查看原文
其他

文天祥:一身傲骨照汗青

朱虹 江先贞 当代江西 2024-05-12

文天祥胸怀忠贞报国之梦,虽未能“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但他舍生取义的爱国精神和视死如归的浩然正气一直为后人所称颂和敬仰。


民族英雄文天祥,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文天祥21岁高中状元,后官至右丞相兼枢密使,加封信国公。其间,蒙古军大举进攻南宋,南宋军节节败退,文天祥变卖家产,举兵勤王。
不幸被俘后,面对降元的南宋旧臣、元朝高官甚至元世祖忽必烈的百般劝降,文天祥宁死不屈,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铿锵诗句,留下《正气歌》等千古绝唱,慷慨就义时年仅47岁。

吉安县文天祥纪念馆。曾健/摄

年少立宏志
文天祥1236年出生,彼时蒙宋战争已拉开序幕,由于他的家乡远离战争前线,战火尚未波及,因此他平静地度过了美好的童年和少年时光。
10岁那年,文天祥跟随先生外游,天气骤变,乌云密布,一声炸雷惊天动地,几个胆小的学生吓得哭了起来。
先生赶紧带着学生到亭中避雨,触景生情吟出一副上联:“春雨泼雷雷炸雨,惟君子不屈节。”
文天祥低头略加思索便对出了下联:“秋风扫云云卷风,是小人才惊心。”
先生见文天祥小小年纪竟如此才思敏捷,十分高兴,就想继续考考他。看着远处的山峦若隐若现,雾霭缥缈,接着给出上联:“山壑似乎住人家,几缕青烟腾南北。”
此时雨过天晴,天空中出现一道美丽的彩虹。文天祥立刻来了灵感,对出下联:“天庭莫非过神仙,一座彩桥拱东西。”
少年文天祥不但才智过人,而且非常仰慕那些精忠报国的先贤。
看到学校里供奉的“庐陵四忠”欧阳修、杨邦乂、胡铨、周必大遗像,便暗暗在心中发誓:“没不俎豆其间,非夫也。”意思是说,如果自己死后没有置身这些受后人祭祀的忠臣之中,那就不是大丈夫。
读书、科考、做官,这是古代科举制度下大多数读书人的人生轨迹,文天祥也不例外。1256年,文天祥在父亲的陪伴下前往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参加科举的最高级别考试——殿试。
殿试的考场设在皇宫的集英殿。此次殿试考题《问天道人极》是宋理宗出的,要求考生阐述以道治国、天变与民生的关系。
文天祥针对当时朝廷政务逐渐懈怠这一弊病,以“法天不息”为对,表述政治抱负,提出改革方略,旗帜鲜明地主张“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皇帝应施行公道与直道之政、社稷重于君等。他文思泉涌,挥洒万言,答完后第一个呈上试卷。
宋代的殿试策论十分重要,考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政治见解,皇帝也可以借此选拔新人才俊(即“天子门生”)。殿试实行糊名法,即把试卷卷首的考生姓名、年龄、籍贯等重要信息密封起来,防止评卷官徇私舞弊,以便遴选出朝廷真正需要的人才。
本科殿试的主考官王应麟是一位博学多闻的大儒,也是一位正直敢言的清官。按照规定,主考官阅卷、评卷之后,须将前十名的试卷呈送皇帝御笔钦定名次。
文天祥的成绩名列第七,试卷自然摆在了宋理宗的龙案前。王应麟奏道:“这篇策论答卷议论深宏,以史为鉴,其忠肝义胆坚如铁石,微臣为圣上能得到这样的人才而恭贺。”宋理宗阅毕,对文天祥的观点和才学大加赞赏。
当考卷开封后唱名到文天祥的姓名时,宋理宗一听,大喜过望,脱口而出:“此天之祥,乃宋之瑞也!”于是钦点文天祥为进士第一(状元),并御笔写下一首诗《赐状元文天祥以下》。
从此,文天祥名扬天下,并将他的字由履善改为宋瑞。

文天祥登科录。

时穷节乃见
在朝廷和地方担任官职时,文天祥多次批评弊政,因而受到一些打击报复。一方面,他感慨“少年成老大,吾道付逶迟”;另一方面,高歌“终有剑心在,闻鸡坐欲驰”,表达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安邦济世的壮心。
1273年,元军攻破襄阳,进而顺长江而下,南宋王朝摇摇欲坠。1276年,元军兵临城下,文天祥临危受命,出任右丞相。他率军抗元,历尽艰险,收复了江西、福建和广东等地,但转战到广东海丰县五坡岭时不幸被俘。
文天祥被俘,标志着南宋陆上抗元力量全部覆灭。得知这一消息,元军主帅张弘范欣喜若狂,令他弟弟张弘正将文天祥押送到自己驻扎的潮阳来。
数日后,文天祥被押解到了潮阳。这时,张弘范已经为进攻南宋行朝——崖山作好了最后的准备。1279年1月,元军水师从潮阳启程,向崖山进发,去歼灭南宋最后的军马和行朝,他们特意带上文天祥。
状元出身的文天祥既是南宋丞相,也是抗元运动的主要领袖。张弘范深知,如果能让文天祥投降并说服张世杰、陆秀夫等人放弃抵抗,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便派遣副帅李恒去见文天祥,请文天祥写信劝张世杰等人向元军投降。
文天祥冷笑一声,高声喝道:“我文天祥自己不能保卫父母,竟然教别人叛离父母,哪能这样做呢?”
船队航行在广东珠江口外的零丁洋时,不甘心的张弘范亲自登上囚船,拿来笔墨劝说文天祥写投降书。
文天祥从船窗向外面望去,满眼都是汹涌澎湃的海涛,不由得想起了故乡赣江十八滩中的惶恐滩,想起20多年前求学苦读的往事,想起这些年颠沛流离、壮怀激烈的战斗经历,想起同甘共苦的战友和亲人……他心潮起伏,提笔一气呵成写就了一首七律《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首气贯长虹、光耀天地的述志诗,体现了文天祥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成为千古不朽的爱国主义绝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爱国志士和广大民众。
《过零丁洋》书法作品。图源网络
宁死不投降
1279年10月,文天祥被押解到元朝的京城大都。
忽必烈久闻宋末“三杰”的名望,听说张、陆已死,如今只剩下文天祥,心中颇觉惋惜。作为一代英主,他爱才、惜才、求才,文天祥无疑是南国最好的人才,一旦归服,能为元朝所用,对于稳定元朝在南方的统治有重要作用。
因此,从投降的南宋君臣到元朝高官,劝降活动一场接着一场。其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有3场。
第一场是留梦炎劝降。留梦炎也是南宋的状元宰相,但品性操守与文天祥截然相反。1275年11月,当他听到元军攻破独松关后,私自逃跑,不久便投降了元军。文天祥对这个叛徒无比鄙夷,提笔赋诗“龙首黄扉真一梦,梦回何面见江东”,龙首指的是状元,黄扉是宰相的办公场所。在大义凛然的文天祥面前,留梦炎面红耳赤说不出半句话来,灰溜溜地走了。
第二场是宋恭宗赵显劝降。赵显当时只是一个9岁的小孩,被忽必烈降封为瀛国公。赵显来到牢房,还没有开口说话,文天祥已经口称陛下并哭拜于地:“乞请圣驾回去!”请求赵显回到南方去,重新竖起抗元复宋的大旗,宋恭宗只得尴尬地打道回府。
第三场是元朝重臣阿合马劝降。此人总管元朝财政,深得忽必烈宠信,志得意满,权倾朝野。他进来后傲慢地命令文天祥下跪,文天祥毫不示弱地说:“南朝宰相见北朝宰相,为什么要下跪?”阿合马故意问道:“那你为什么会到大都来?”文天祥回答:“南朝要是早让我担任丞相,北人到不了南方,南人也到不了北方。”
阿合马找不出理由来反驳文天祥,就对手下的人说:“这个人的生死由我来定。”面对阿合马的生死威胁,文天祥冷笑道:“亡国之人,要杀便杀!”一番针锋相对后,原本趾高气扬的阿合马默然离去。
3个大人物劝降不成,元朝又打出了亲情牌,让同样被俘在大都的文天祥的两个女儿前来劝说。父女相见,文天祥这才知道3年多杳无音讯的妻子和女儿都还活着,在大都的东宫为奴。
面对哭哭啼啼的女儿,文天祥心如刀绞,只要自己愿意投降,马上便是高官厚禄、家人团聚;如果自己坚贞不屈,妻女的下场可想而知。他强忍悲痛,让女儿告诉妻子,自己将以死殉节:“高人名若浼,烈士死如归。”
后来,文天祥在给妹妹的信中这样解释:“人谁无妻儿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到这里,于义当死,乃是命也。”

文天祥起兵勤王路线图及于元兵扣押中脱线路线示意图。

天地有正气
眼见劝降不成,元朝统治者便不择手段折磨文天祥,妄图迫使他屈服。于是,文天祥被囚禁在一间土牢里,像重囚犯一样戴上脚镣手铐,脖子上还套上木枷。他带来的衣物和银钱也被封存,每天只有元钞一钱五分做伙食费,自己在土牢生火做饭。
从1279年10月到1282年12月,文天祥在大都的土牢里度过了38个月的囚禁生涯。
监狱中的生活苦不堪言,周围的环境恶劣而艰险,可是文天祥强忍痛苦,写出了不少诗篇,气壮山河的不朽名作《正气歌》就是在狱中写下的。
他凭借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对抗7种邪恶之气:水气、土气、日气、火气、米气、人气、秽气。他不禁联想起了春秋时齐国的太史和晋国的史官董狐,秦朝的张良,汉朝的苏武,三国时的严颜、管宁、诸葛亮,晋代的嵇绍、祖逖,唐朝的张巡、颜杲卿、段秀实等12位忠臣烈士,他们在历史的转折关头,不顾个人安危,大义凛然,冒死犯难。
文天祥心往神驰,思路畅通,趁着满怀激情,奋笔疾书道:
予囚北庭,坐一土室。室广八尺,深可四寻。单扉低小,白间短窄,污下而幽暗……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全诗直抒胸臆、毫无雕饰,酣畅淋漓地表现了文天祥的忠肝义胆和铮铮铁骨,令人荡气回肠。

《正气歌》书法作品。

凛烈万古存
1282年,忽必烈任命和礼霍孙为右丞相。和礼霍孙提出以儒家思想治国,颇得忽必烈的赞同。有一天,忽必烈问大臣们:“南朝(宋)和北朝(元)的宰相,哪一个最贤明?”
大臣们一致回答:“北朝没有人能超过耶律楚材,南朝没有人能超过文天祥。”于是,忽必烈下了一道命令,打算授予文天祥高官显位,但同样遭到文天祥的断然拒绝。
这年12月8日,忽必烈亲自召见文天祥,还想作最后的努力,文天祥对忽必烈仍是长揖不跪。忽必烈对文天祥说:“你在这里的日子久了,如果能够回心转意,用效忠宋朝的忠心对我,我现在就可以封你为宰相。”
面对忽必烈开出的优越条件,文天祥说:“我文天祥是大宋的宰相,宋朝已经灭亡了,我只求速死。”最后,忽必烈无奈地问道:“那你还有什么愿望吗?”文天祥答道:“但愿一死足矣。”
第二天,文天祥被押解到大都城南的柴市刑场。赐死文天祥的消息传开后,大都的老百姓都想最后看看这位顶天立地的英雄,纷纷赶来为文天祥送行。
从巷口街道到刑场,到处都挤满了人,大家脸上都露出难以抑制的悲愤与哀怨。
监斩官问道:“丞相还有什么话要说吗?回奏还能免死。”文天祥喝道:“死就死,还有什么可说的?”他问监斩官哪边是南方,有人给他指了方向,文天祥向南方跪拜,边拜边说:“臣以身殉节,报国至此矣!”并挥毫书就《出狱临刑歌二首》。写罢,他掷笔于地,仰望苍天,从容引颈受刑。
文天祥遇难后,人们在他的衣带中发现了绝笔遗言:“吾位居将相,不能救社稷,正天下,军败国辱,为囚虏,其当死久矣。顷被执以来,欲引决而无间,今天与之机,谨南向百拜以死。其赞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宋丞相文天祥绝笔。”后人将其中的赞文称为《衣带赞》。
文天祥胸怀忠贞报国之梦,虽未能“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但他舍生取义的爱国精神和视死如归的浩然正气一直为后人所称颂和敬仰。
清朝乾隆皇帝赞道:“若文天祥,忠诚之心不徒出于一时之激,久而弥励,浩然之气,与日月争光。”
文天祥《草书谢昌元座右辞卷》宋咸淳九年(1273),纸本,纵36.7厘米 横335.7厘米,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来源:当代江西
原创荐读↘
欧阳修与苏轼的忘年之交
鄱阳:产粮大县为何年年高产
这场大雪让我们再次想起“尔滨”
石城:温泉经济再升温
一个省级贫困村的逆袭密码

“江西第一人杰”吴芮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